8月29日,日本早稻田大学风险投资公司(WUV)宣布,作为WUV1基金的第一个项目,已向早稻田大学旗下的“Nanofiber Quantum Technologies”投资2亿日元(约1000万元人民币),后者是日本首家门模型量子计算机硬件开发初创公司[1]。
01
独特技术路线:压倒性的大规模实施优势
NanoQT的基础技术与众不同:来自早稻田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青木隆朗(日文)教授发明的纳米纤维QED(量子电动力学)谐振器。
基于谐振器电动力学的谐振器QED系统已经在理论上被提出并研究为量子计算机的实现方法,但在制造最佳谐振器方面存在许多挑战,与其他实现方法(超导、离子阱、冷原子等)相比,它们尚未实现商业化。不过,NanoQT纳米纤维谐振器克服了这些挑战。这种谐振器是一种创新技术,结合了量子计算机所需的高适应性、低损耗和可扩展性。该技术可以利用独特的纳米纤维谐振器QED方法作为量子计算机硬件来实现。
纳米纤维型谐振器
这种新方法具有许多其他量子计算实现技术所没有的优点[2]:
原子/光的混合系统。原子和光(光子)都可以作为量子比特加以利用:它们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,例如,可以用原子进行量子计算,信息可以用光(光子)来重写和传输。
全连接量子比特。即使是相互作用本来就很弱的中性原子,也可以通过光耦合。这使得将量子门应用于任何量子比特组合成为可能,从而实现极其高效的电路设计。
具有出色承载能力的谐振器。复杂的纤维设计允许在单个谐振器中容纳多达10000个原子而不影响操作的便利性。这有望实现大规模的量子计算。
通过谐振器网络实现无与伦比的可扩展性。纳米纤维谐振器可以与用于低损耗通信的光纤耦合,从而实现多个谐振器的耦合。结合原子/光学混合性,这使得量子网络的设计和量子计算(分布式量子计算机)的进一步发展,以及与量子通信网络的集成成为可能。
目前,世界上量子计算机研发中实现的量子比特数保持在几比特到100比特左右,但青木教授的纳米纤维QED谐振器方法允许单个单元拥有约10000个比特,如果许多单元被连接和联网,甚至更多,可以实现压倒性的大规模实施。
早稻田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Takao Aoki教授的纳米纤维谐振器QED(量子电动力学)方法。
02
NanoQT:拥有世界级联合创始团队
WUV从一开始就支持NanoQT,现在,NanoQT已经组建了一个世界级的联合创始团队:
联合创始人兼CSO:青木隆朗(日文)博士。东京大学博士、早稻田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。曾在东京大学、加州理工学院和京都大学从事量子光学研究,研究重点是量子技术应用,并在早稻田大学创建了纳米纤维QED谐振器技术。
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:廣瀬雅(日文)博士。毕业于庆应大学科技学院,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量子物理学博士学位。曾在日本的麦肯锡公司工作了大约七年,从事全球公司的管理改革项目。
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:碁盤晃久(日文)博士。东京大学理学士、加州理工学院博士。与青木教授一起领导开发原子的量子状态控制技术,并将其整合到纳米纤维谐振器QED中。曾在美国实验天体物理实验室(JILA)、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从事量子光学研究。
从左至右:CTO:碁盤晃久;CSO:青木隆朗;CEO:廣瀬雅
03
WUV1基金的首个项目,支持全新量子路线
此次,WUV投资2亿日元支持NanoQT企业初创。
WUV表示,这是新成立的WUV1基金的第一个项目——该项目旨在结合早稻田大学青木教授的突破性技术、世界一流的联合创始人团队和基于独特的纳米纤维QED谐振器方法,实现日本的量子计算机。“通过对NanoQT的2亿日元的创始投资,我们将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量子科学领域的顶级研究人员,支持他们实现日本未来能够超越现有超导、离子阱等方法的全新量子路线。”
参考链接:
[1]https://prtimes.jp/main/html/rd/p/000000003.000106997.html
[2]https://www.nano-qt.com/s-projects-side-by-side
-
光子盒研报|2024上半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展望
넶236 2024-09-13 -
筹集 1800 万欧元!法国双胞胎兄弟创立量子计算公司C12 获得融资
넶94 2024-06-20 -
量超融合!德国推出世界首台完全集成的混合量子计算机
넶230 2024-06-20 -
科研进展 | 量子纠错码的近似最优性能!
넶126 2024-06-20 -
科研进展 | Quantinuum使用genon编织量子纠错的未来
넶61 2024-06-19 -
报名启动 | 量子信息科技高级研修班 一日课
넶61 2024-06-19 -
日本,这次起得来吗?
넶62 2024-06-19 -
量子线路开辟新天地!通过内置量子比特错误检测加速高保真量子计算商业化
넶49 2024-06-19